Luna

搞srrx专用子博 S01S02混合搅和
本质写手 偶尔灵魂p图 什么都写
金天泽老师家的文案组彩虹屁专员
真爱阿泽 墙头猫兔 永远崇拜棋元老师
热爱歌剧line一切成员
但其实音乐本身来讲对音乐剧了解更多
cp混乱邪恶但我本质是个vocal粉
欢迎扩列欢迎交流声乐

【乐评repo】倚石听声 220811(上半场)

好久没正经写过repo了嘿嘿

  

此前只听过赵越的live 且没听过脱麦

上半场的艺术歌曲大部分听过但没精听过

但所有谱曲的原诗原词都读得很熟了

(所以整个上半场会变成文学批评与品鉴

下半场和安可曲子都是老熟人


总体评价:

神就是神

大爷永远是大爷,但大爷和神的差距还是明显

术业还是要专攻,除非你是石倚洁


【曲目评价】


[石倚洁] 静夜思&关雎

老江湖驾轻就熟上手就来,控场能力拉得很满,能够带动观众迅速进入状态。两首歌曲情感意境差得很大,但石老师的转换非常OK,一首唱完立刻进入下一首的状态。我对这两首歌的少数疑惑或者说不满集中在编曲:静夜思的多次重复到后期每一次的区别和差距越发模糊,有点为啥还不结束的奇异感觉(这种感觉在赵氏孤儿的配角长短也很明显,感觉堆砌式抒情找不到平衡恐怕是现代中式艺术音乐比较特色的问题)而关雎更令我不解:“参差荇菜左右X之”这么一个intro起兴句为啥总比后面“窈窕淑女”的主句给得多很多?你是去摘菜还是去把妹?总体而言石老师这个开场没毛病,曲目搭配得也很秀,很展现技术。就是关雎这首曲子其实对大部分听众不那么友好,编曲很细,没把这首诗仔细读过的话很多细节可能get不到。感觉周围观众的反应而言,不如人人都熟的静夜思。


[李文豹] 在水一方

我原本以为这首会是赵越hhh(我手里的曲目单只有歌曲没有演唱者)豹豹的音色张口还是稍微有惊艳到我,之前不算很关注他也没听过live,他的音色在我的概念里不算特别明亮的,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他的歌我最熟悉的是小河淌水…这首歌豹豹张嘴的共鸣还是挺漂亮的,清澈明亮,比声时期的共鸣好。小河淌水的共鸣还是散了不少进蝶窦,这次在水一方就是轻盈而集中的高位共鸣了。中音区的处理也比以前稳,过渡得更自然。对比声时期整体进步还是明显的。

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是真的不少…首先气息的强度和力度都还是不够,长乐句到结尾几个音有一种凭意志拉完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个余力从张嘴处理到闭嘴了。然后共鸣的层次感比较弱,给人一种共鸣很单一的感觉,当然不排除这个可能是号小的硬件限制,那这就涉及选曲问题…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这个选曲让我很迷惑,这歌还是给赵越更合适一点,毕竟型号摆在那里。最后,如果一定要这样安排曲子,那表演顺序可以调一下…如果这首在水一方放到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后面我估计会好很多,不会像现在这个曲目顺序这样,接在关雎这样一首故事性强、层次丰富、感情热烈澎湃还完成度很高的曲子后头,对比过于惨烈…(豹豹下半场把选曲和节目顺序两个问题都规避了之后整个水平就up了一整个档次)


[赵越] 幽兰操

越哥本场唯一让我迷惑的选曲。我先说幽兰操我只读过诗本身,没听过它的任何一个音乐版本,今天这样听下来我感觉谱曲人对诗的理解还是OK的,但越哥的理解和表现让我略微摸不着头脑……幽兰操,的确有那么点怀才不遇的味道,但我理解更多的应该是对于自身之道的信仰,多少该是有那么点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谗不媚一身傲骨的感觉……越哥的声音基调相对于这个兰的意象而言似乎过于暖了,因为兰和竹子、石灰这些重在坚守正道意象还不太一样,兰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空谷”“自芳”,我期待的可能是一个冷的感觉。越哥整个的处理我感觉是正的很满但是反的不太够,信念感足了但那种骨子里的傲气感觉还是差点意思…这曲子给我的感觉是如果给圈大爷唱可能会更有味,更“幽兰”。

除此之外没啥别的,我们宇宙巨星的基本功和抒情功底没有任何毛病,这个认识早在我第一次在节目上听到阿里郎听得震撼无比的时候就刻烟吸肺了。


[赵越]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这首歌我之前比较认真听过的是德德玛老师的原版和廖老师的cover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差别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廖老师的民美版相比于原版,弱化了草原的元素,抽象出了一种更泛化的、对故乡和血脉的眷恋。编曲上比较有意思的是主动舍弃了德德玛老师原版中有意加入的通俗元素,而是注入了古典美声的理解和演绎方式,“草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单纯理解为一个代表故乡的符号。

越哥cover的民美版本把廖老师的民美模式又往民族的方向拉回来了一点,位置更靠前共鸣更高,抒情的元素更重一些,在情感上放开的程度比我此前听到的版本都要更大一点。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德德玛老师和廖老师的版本都有一种和词作者席慕容老师的故事一脉而成的,属于时光与岁月的磨砺带来的厚重感,主观联想的感觉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我猜这种事业有成感主要来源于两位老师演唱时很强的把控感)。而越哥的版本中有一丝奇特的青涩、脆弱和迷茫,并不是主调,而是一种青涩还没有完全褪去的余韵,有一种奇妙的社畜感(?)当我作为一个青年观众去听的时候,我会觉得他离我更近、和我更像。在我听来越哥抒情有一种独特的、恰到好处的失控感,就是你会隐隐感觉他小小的身体(赵老师对不起)里不仅蕴藏着大大的能量,甚至这份能量在和他搏斗,要将他撕裂,但又并不会真的将他撕裂,你不觉得恐惧,只觉得他的情感表达是一场将你淹没的黄粱一梦(这样说,倒是有一点音乐剧内味)。所以越哥唱这首歌,那一句“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的“孩子”就在这一瞬间特别有了灵魂。

(我好像没有正经拿巨星写过正剧同人,但我脑过,而我脑的宇宙巨星都是多多少少带点临近失控的脆弱感的

(梦回191224郑州场阿里郎,真的是完全用声音把我钉死在座位上


[戴宸] 那就是我

之前听说过很多关于daisy那老天赏饭吃的顶级硬件条件,今天一听,嗯,一丁点都不带夸张的。

张嘴就给我人整傻了,太美了这个声音,通透明澈,是闪着璀璨夺目光芒的钻石,是夏夜银河潺潺中的点点繁星,如果混沌中是无尽的黑暗,这声音是永恒的灯塔。

(所以徐均朔你让这样的声音跟你窝窝头一块钱四个嘿嘿的时候你良心不痛吗!

嗯,好的,音色夸完了,这差不多就是这首歌在我这里所有能夸的东西。

daisy的抒情其实不是不行,声里头冰凉的小手唱得就很好,技术和情感高度融合,青涩、纯真、小心翼翼的爱、纷乱的心跳,该有的全都有。但这首歌他唱得,从抒情的角度上说,真的挺拉。音很准,共鸣很好,层次很鲜明,合乐也不错,但给我的感觉就是无情的唱歌机器…如果说原唱朱逢博大佬的三遍“那就是我”给我的感觉是每一句都是灵动的少女离我更近一步,廖老师cover的三遍是每一句都更加如泣如诉,daisy的三遍就是“我知道了,真的够了,不用讲那么多遍”。

我个人的一个感受是,民族歌曲,从山歌到民美,都是需要一点点失控感的,而学院派恰恰追求的是“perfect control”。冰凉的小手需要的是化学试剂般严格的精心配比,一丁点都不能错;而那就是我需要的是娇俏灵动每一秒都有新惊喜的少女的鬼马(或者廖老师那种一层一层的浪花争先恐后地扑在我的脸上也OK)。daisy这种,这么年轻的年龄有这么好的控制感,还是多唱歌剧和艺术歌曲吧。或者在精心编曲配唱的情况下,找合适的队友来做生长/Vincero这样的大线条美通。这么绝的声音请还给殿堂音乐,plz!


[石倚洁]越人歌

结论在最前面:男版越人歌封神之作

越人歌这首曲子咱们可以细聊一下。我个人以为,古诗词谱曲演唱一个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得把原诗原词的逻辑捋通顺、故事讲明白,在此基础之上,咱们再来谈独特的艺术性和创新理解。

越人歌的基调是啥呢,是下位者对上位者对爱,这个阶级的跨越是绝对不能被含糊掉的,否则这首作品的基本逻辑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的爱不是“天方夜谭”,那你何必“蒙羞”何必“心几烦而不绝”?如果你自己不是下位者,又何必预设“訾”与“垢耻”?至于这个下位感怎么表达,“卑微的身份”与“赤诚的爱意”又如何平衡,就是表演者发挥的空间。

我听到的男孩子唱的越人歌,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姿态起得太高——这首歌开头第一句就可以直接定下整个音乐形象:“今夕何夕兮!”“今天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啊!” 是满含着一种谦卑的惊喜,受宠若惊,手脚冰凉只有小心脏砰砰乱跳的那种,有点小语无伦次的感觉,所以这个起调就应该是又惜又柔、小心翼翼的。但如果开头第一句没找着那种惊喜感,那么“蒙羞被好”的“蒙羞”十有八九也出不来,就直接进入“心几烦而不绝”的纠结了。但问题是,只有纠结是表现不出下位感的,而没有了下位感,在我这里越人歌的灵魂就没了,就泯然众歌了。不过现代的男孩子可能真的很难理解那种仰视的感觉……不少声音条件和功底都很不错的男孩唱别的都很好,但唱越人歌…就完全反了啊!人家原本的逻辑是“我不该爱你,但我仍愿把我见不得光的心意说与你听!也许…也许你能懂我!”,但我们很多男孩子唱的是“我那么爱你,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 就,如果没有那种“我的爱是错的”的预设,这首歌的逻辑就不成立了(如果你不觉得自己的爱是错的,那你“被好”的时候“蒙羞”干嘛呀!你又纠结啥呀!

(听说过一种创新理解是把实打实的阶级抹掉,当成恋爱中心态的卑微来演绎。我觉得可以自圆其说,但我接受不了,我所理解的越人歌就是爱上一个身份和自己实打实地相距悬殊的人,“我”是所有人眼里的癞蛤蟆,但“我”真的爱慕那只美丽的天鹅)

在这次之前,男声越人歌我首推的是任森的版本,足够珍重而小心翼翼,柔顺的惊喜感处理得非常熨帖,还很有古典感,标标准准地满足了我对于男孩子唱越人歌的所有期待。另外两个不走寻常路的版本,一个是方书剑的飞蛾扑火版,放大卑微、脆弱和带点疯狂的无畏;另一个是代玮懵懂纯爱版,别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踮起脚去够我心中唯一的光。这俩就见仁见智了,因为方书剑版多少带点西方戏剧味,而代玮版则是很现代,但我觉得都还挺有意思,毕竟都达到了我“姿态不能高”的基本要求,在此之上我还是很能包容二创(?)的。

而石倚洁老师的版本更是有其独特的味道。

石老师张嘴的定调就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很清朗,隐隐有一根清傲的“芯”包在里头,但“清”的主调拿捏得特别特别好,有一种奇妙的不卑不亢感在那里——注意,不卑不亢的前提是“有得可卑、有得可亢”,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戏剧张力,一种突破束缚的不羁感,而不是单纯的高姿态。我眼前瞬间树立起一个标准的中国古代书生的形象,就是那种不为穷困而改节的感觉。石老师的版本并没有去表达“低姿态”,但却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众人轻我”“我不自轻”的戏剧张力,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那一丝清傲之气——太绝了!就有那种想让糖水更甜需要往里加盐的感觉!第三句的处理也比较独特,“蒙羞被好”没有给重点,但“不訾垢耻”给了重点处理,那种奇妙的知遇感就来了!就是一种你给了我尊重,我发自内心地感激的那种感觉,非常奇特地展现出了一种鄂君子皙(就是王子)和越人奇妙地构成了跨越阶级藩篱的灵魂平等的感觉——越人眼含热泪的双手握住子皙的手,子皙只当他是得偿所愿的激动,但越人说,您不知道,您不理解的,我爱的是您从不曾像其他人那样轻贱于我,我爱的是您能洞察我高贵的灵魂的双眼——多么明亮、高洁的双眼!我愿倾尽一生去守护它!(咳咳,画风跑了

总地描画一下,石倚洁版本直接给这歌创造了全新的思想和感情层次。从原本的“卑微的我也有一颗肉长的心,它就是这么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高贵的您”升华到了“卑微的我有一颗和您同样高贵的内心,而您透过我卑微的外在,看到了我高贵的心。所以从今天起,这颗心属于您”

如果说方书剑的版本像欧风古装大剧(比如大明宫词)的ost,代玮的版本像古偶甜宠剧的ost,那石倚洁老师这个版本,不凑个顶级班子拍个古典审美100分的屈原传怕是配不上这ost(我今晚就是超级石吹


[石倚洁] 歌

和越人歌放在一起算是不错的选择,但这首歌本身,嗯…就那样吧。

还是歌本身的问题。在今晚之前这歌我没听过,徐志摩的译作我也没读过,但它的原诗,CGR的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却是很熟了,可我只能说听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歌词居然是这首诗。其实后来我专门去看了一下徐志摩的译版,也就是这首歌的歌词,其实翻得是真的很不错,把原诗的伤感和傲气基本都传达到位了,但CGR和徐志摩…他俩都不是能套进艺术歌曲这种大线条形式里头的人啊(摔!

我感觉曲作者和演唱者都尽力了,也没出什么岔子,但怎么说呢,尽力了不代表效果到位了。在我知道这词出自哪里之前,我觉得表达得不错,唱得挺好,但我知道了这是CGR的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之后,我只能说,我人傻了。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拿美声,去唱一首基调是淡淡伤感、丝丝冷意和纯纯傲气的诗啊!

评论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